交底內(nèi)容:
一、工程概況
路基排水:由邊溝、截水溝及排水溝組成。填挖交界處由急流槽引導邊溝水流進排水溝等排水出口。
二、施工工藝流程
三、施工方法
1、測量放樣
用全站儀放出排水溝構造物中線再通過排水溝結構尺寸放出水溝邊線,并用白灰在地上畫出。通過溝底高程、溝底縱坡確定開挖深度。線位設好以后請監(jiān)理工程師檢測,符合要求后再進行下道工序。
2、基坑開挖
利用測量放樣出的邊線及計算出的開挖深度,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機械開挖。基坑開挖至距設計溝底10~15cm時,改以人工挖掘。人工修整至設計尺寸,不能擾動溝底及坡面原土層,不允許超挖?;訙系撞捎闷桨逭駝雍徽駬裘軐崱i_挖清理完畢后請監(jiān)理工程師檢測,符合要求后再進行下道工序。
3、砂漿攪拌
砂漿配合比嚴格采用項目部下發(fā)的砂漿配合比批復件中執(zhí)行.
砂漿使用砂漿攪拌機現(xiàn)場拌和,拌和時間宜為3-5分鐘,且砂漿應隨拌隨用。砂漿中所用水泥、砂、水等材料的質(zhì)量標準宜符合混凝土工程相應材料的質(zhì)量標準。砂漿中所用砂,宜采用中砂或粗砂,當缺乏中砂及粗砂時,在適當增加水泥用量的基礎上,也可采用細砂。砂的最大粒徑不宜超過5㎜。已凝結的砂漿,不得使用。
4、基礎砌筑
4.1 片石要求
4.1.1 片石應符合設計規(guī)定的類別和強度,石質(zhì)應均勻、不易風化、無裂紋,不得采用風化石。
4.1.2 片石厚度不應小于150㎜(卵石和薄片者不得采用)。用做鑲面得片石,應選擇表面較平整、尺寸較大者,并應稍修整。
4.2 砌筑方法
4.2.1 基礎采用坐漿法進行施工,嚴禁采用灌漿法進行施工。
4.2.2 片石、砌體在使用前必須澆水濕潤,表面如有泥土、水銹,應清洗干凈。
4.2.3 砌筑基礎的第一層時,如基底為巖層,應先將基底表面清洗、濕潤,再坐漿砌筑;如為土質(zhì),可直接坐漿砌筑。
4.2.3 基礎分2個工作層砌筑,每個工作層的水平縫應大致找平。砌體較長時可分段分層砌筑,但兩相鄰工作段的砌筑差一般不宜超過1.2m;分段位置宜盡量設在沉降縫或伸縮縫處,各段水平砌縫應一致,各工作層豎縫應相互錯開,不得貫通。
4.2.4各砌層的砌塊應安放穩(wěn)固,較大的砌塊應使用于下層,且大面向下,安砌時應選取形狀及尺寸較為合適的砌塊,尖銳突出部分應敲除。砌塊間應砂漿飽滿,粘結牢固,不得直接貼靠或脫空。砌筑時,底漿應鋪滿,豎縫砂漿應先在已砌石塊側(cè)面鋪放一部分,然后于石塊放好后填滿搗實。用小石子混凝土塞豎縫時,應以扁鐵搗實。豎縫較寬時,應在砂漿中塞以小石塊,不得在石塊下面用高于砂漿砌縫的小石片支墊。
4.2.5 砌筑上層塊時,應避免振動下層砌塊。砌筑工作中斷后恢復砌筑時,已砌筑的砌層表面應加以清掃和濕潤。
4.2.6基礎每10-20米設置一道沉降縫。每個工作日結束后,需按工作縫處理,或設置為沉降縫。
5、養(yǎng)生
每砌好一段,待漿砌砂漿初凝后,及時用草袋、麻袋覆蓋砌體,進行灑水養(yǎng)護,養(yǎng)護時間不得少于7天,養(yǎng)護期間避免外力碰撞、振動或承重。
四、施工注意事項
1、施公前應仔細核對排水溝構造物的設置位置、形式,以確保排水溝渠與實際地形相銜接。
2、施工過程中應做好臨時截排水措施,避免沖毀邊坡、路基以及造成水土流失。
3、當排水設施的位置、標高等與實際情況有所差異,應根基具體情況進行適當調(diào)整。已保證排水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