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我們避免不了車禍,但可以禁止超載一樣,避免不了高層建筑的危險,但可以禁止“超高”以降低風險系數(shù)。全世界排名前15座高樓,中國就有9座。而今,這一紀錄恐怕還要被改寫。據(jù)稱,原本定位“世界第三、中國第二、中部第一”的武漢綠地中心,還想更改規(guī)劃建中國第一高樓。這意味著,這幢設計606米的高樓,至少要加高26米。
如此為爭高樓第一而不惜更改規(guī)劃的雄心,真是嘆為觀止。不僅牛得可愛,也傻得可怕。爭相建高樓,你懂高樓嗎?你知道高樓的極限嗎?如果根本不知道高樓意味什么,卻拼著命地“欲與天公試比高”,豈非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
高樓“高處不勝寒”。高到一定程度,各種危險系數(shù)成幾何級數(shù)增加。姑且不論高樓對于業(yè)主方增加的建設成本和潛在危險,只要他不像當年史玉柱那樣從18層樓層層加碼到72層后資金鏈斷,他就因“不差錢”而建得成。同時,只要國家還沒有明文規(guī)約,它就有建“更高”樓的權(quán)利,至于有危險它自己愿意承受,何勞你來管這等閑事?
然而,這對于社會和公眾來說卻未必是閑事。社會要為高樓付出巨大的救援成本,公眾要為高樓產(chǎn)生極大的安全隱憂。一旦出事,整個社會都可能為此付出巨大代價。
事實上,在“更高”樓不斷誕生之后,政府部門還將直接處于救援和道德的兩難境地。很多高樓一旦著火,或遇其他突發(fā)危險,再牛的水槍也射不了那么高,直升機也可能因為濃煙滾滾而無法靠近,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疏散樓內(nèi)數(shù)千人群則幾乎不可能。當蒼生身處高樓危境而不得救時,政府將面臨救援能力和生命至上等方面的拷問。
那么,在政府部門的這種極限式救援能力根本達不到要求的時候,這樣的高樓是否應該通過審批?政府部門的公共救援,是一種基本的公共服務。盡管每一公民個體、建筑單元等享有同等權(quán)利,但政府不應該為這種特殊的、個性的服務需求買單,反而應當由需求方自己購買。因而,在高樓仍然能夠依法通過審批時,就應當要求建設單位必須支付這種極限式救援能力建設的巨額成本。
高樓總是要眾人去入駐去使用的,而高樓重大危險也是不可避免的。就如同我們避免不了車禍,但可以禁止超載,從源頭上減少車禍傷亡一樣,避免不了高層建筑的危險,但我們可以禁止“超高”以降低風險系數(shù)。盼為蒼生安危計,高樓切莫爭更高,更盼國家出臺“超高”建筑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