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霍光傳》中記載了一則“曲突徙薪”的典故:有人看到某戶人家鍋灶砌的是直煙囪,旁邊還有柴堆,就勸其將煙囪改曲,搬走柴草,否則恐有火患。但建議未被采納,后來這戶人家果真因“直突、積薪”而失火,多虧眾鄰里相助才將大火撲滅。然而,在感謝鄉(xiāng)鄰的宴席上,唯獨沒有請?zhí)峤ㄗh的人。這位鄰居認為事發(fā)后幫忙的人才是恩人,而事前警告的人算不上恩人。
曲突徙薪,意即事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有相當數(shù)量的災害、事故,假若能夠做到曲突徙薪,將防范治理措施落實到位,或者可以避免,或者不至于使人民生命財產(chǎn)遭受巨大損失。
無遠慮者,必有近憂。面對災難和危機,“亡羊補牢”固然可慰可誡,但“曲突徙薪”才是治本之道。事實上,做到曲突徙薪并不難。很多時候,我們只需多一些敬畏、少一點輕視,多一些憂患、少一點慵懶,多一些堅持、少一點放棄,就可以避免很多事故的發(fā)生。
曲突徙薪凸顯的是眼光和智慧,彰顯的是責任和良知。今天,防患于未然已成為人們的共識,但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仍有一些安全隱患從人們眼皮底下悄悄溜走。如果每個人在各自崗位上都能做到曲突徙薪、未雨綢繆,都有“責任重于泰山”的使命意識、“隱患險于明火”的緊迫意識,那我們的身邊,定然會少一些悔恨的淚水,多一些欣慰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