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應急組織機構(或責任人)及職責:
1.現場負責人。
職責:負責匯報和協(xié)調搶救工作。
2.救生員。
職責:負責搶救傷員
二、匯報程序:
當發(fā)生觸電事故后,由現場負責人向本單位或部門值班人員及礦調度室匯報事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傷害的嚴重程度等。由調度室向當事人單位負責人、值班礦領導、機電礦長、調度主任、當事人單位領導匯報。
三、觸電應急措施:
1.發(fā)現有人觸電后,立即切斷電源,拉下電閘,或用不導電的竹、木棍將導電體與觸電者分開。在未切斷電源或觸電者未脫離電源時,切不可觸摸觸電者;??
2.由救生員對呼吸和心跳停止者,立即進行口對口的人工呼吸和心臟胸外擠壓,直至呼吸和心跳恢復為止。如呼吸不恢復,人工呼吸至少應堅持 4 小時或出現尸僵和尸斑時方可放棄搶救。有條件時直接給予氧氣吸入更佳;
3.現場負責人在指揮就地搶救的同時,盡快向有關醫(yī)療單位求援。根據具體情況,急送礦區(qū)醫(yī)院,請最好的醫(yī)生救治。
四、創(chuàng)傷應急措施:
1.心肺復蘇:如心跳、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臟按壓術等。
2.解除窒息:立即清除上咽部異物、血液、分泌物骨碎片等,抬起下頜,清除口鼻咽腔的堵塞物等。
3.止血:現場主要對外出血的臨時止血。
?。?)指壓動脈止血法:手指一定要壓在骨髓上。
a、面部出血,指壓頜外動脈,在下頜角前方約1、2cm處的凹陷內,有時要壓迫兩側才能止血。b、頭頂部出血,指壓顳動脈,在耳前對著下頜關節(jié)的顳動脈搏動處。c、上肢(腋部或上臂)出血,指壓鎖骨下動脈,在鎖骨上窩,胸鎖乳突肌鎖骨頭的外側,向后對準單一肋骨壓迫。d、下肢出血,指壓股動脈在腹股溝韌帶中點,用拇指向趾骨上支壓迫。
?。?)止血帶止血:止血帶應扎在肢體傷口的近側,壓力要適當,以遠端動脈搏動消失為度。要有標創(chuàng),記錄上止血帶的時間,并迅速后送,時間不宜超過3小時。
(3)填塞止血:用無名敷料或清潔織物填入傷口內壓緊,外加繃帶等加壓包扎。
4.創(chuàng)傷包扎:
用急救包內的敷料、繃帶、三角巾等進行包扎傷口。
5.固定骨折和傷肢:
可減輕疼痛避免轉運途中繼發(fā)血管神經等損傷。現場要就地取材,可用木板條、竹竿等固定傷肢,缺少支架物時可將傷肢束縛在軀體健肢旁。
6.轉送:迅速轉上級醫(yī)院治療。
五、骨折應急措施:
1.迅速了解傷者的呼吸、循環(huán)和意識狀態(tài),如發(fā)現呼吸困難、窒息、休克、昏迷等,立即作相應的急救處理。
2.發(fā)現傷口,用無菌或清潔的布巾作臨時包扎,傷口出血時,可暫時用壓迫止血法和止血帶法等方法止血。用止血帶法應記錄時間,每隔40—60分鐘松開5分鐘。若發(fā)現骨折斷端外露出傷口,不宜復位,應加覆蓋包扎和固定。
3.骨折和可疑骨折的部位,進行臨時性固定,可用夾板或木板之類。
4.搬運和運送傷員的過程中,注意防止劇烈震動、扭轉傷肢、曲折脊柱損傷者的身軀等,總之,避免再損傷。
六、溺水應急措施:
1.患者被救出水面后,應立即疏通呼吸道,清除口鼻內的泥、雜草及嘔吐物,如有活動的義齒亦應取出以免墜入氣管。
2.迅速進行倒水處理:最簡單的方法是救護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膝,將患者腹部橫置于屈膝的大腿上,頭部下垂,按壓其背部,將口、鼻、呼吸道及胃內的積水倒出。也可抱起患者雙腿,將其腹部置于救護者肩部使頭下垂,救護者快速走動,以倒出患者呼吸道及胃內積水。
3.若呼吸已停止,應在保持氣道暢通的條件下,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吹氣頻率為每分鐘14—16次,吹氣量要大,吹氣后按壓胸廓以輔助呼吸。如心搏亦已停止,則人工呼吸與胸外心臟按壓同時進行,兩者必須互相協(xié)調,每吹一口氣后作4—5次心臟按壓。
七、燒傷應急措施:
1.滅火:傷員衣服著火,切忌奔跑或用手撲滅,應迅速脫掉或用身邊可取的大衣、雨衣等覆蓋滅火。也可潑水、跳入就近水中或臥地翻滾把火撲滅。
2.洗去化學物質:強酸強堿燒傷應迅速脫衣褲,用大量水沖洗或浸入水池中。磷燒傷需立即浸泡流水中沖洗,除去磷粒并用濕布或碳酸氫鈉溶液敷創(chuàng)面,忌用油質敷料。
3.處理合并傷:立即止血,固定骨折等。
4.包傷:用急救包內的大塊敷料、布單、三角巾或身邊清潔衣服等包扎,避免弄破水泡,以防再感染或受傷。
5.防休克:燒傷面積較大時,應及時給服淡鹽水,最好給燒傷飲料(氯化鈉0、3克,碳酸氫鈉0、15克,葡萄糖適量,加水至100毫升),并及時給鎮(zhèn)靜劑。
<!--內容關聯(lián)投票-->
6.轉運:病情嚴重及時轉上級醫(yī)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