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是科學發(fā)展、社會穩(wěn)定、構建和諧的必然要求,是關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的重要基礎。面對這個難抓、難管、難防的復雜系統(tǒng)工程,我們各級領導干部要增強憂患意識,圍繞為樂于找難,善于知難,敢于攻難下硬功夫。
——樂于找難。安全生產,人命關天。一個單位,一個企業(yè),一個礦山要科學發(fā)展,提高效益,首先就必須抓好安全。應當看到,我們有些領導干部對安全工作非常重視,措施制訂了,班子成立了,但在落實過程中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時,則搖頭嘆氣,怨天怨地,疲于應付,安于現狀,浮于表面,用僥幸心理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用保字心理,來走一步看一步,無路就停步,致使對安全工作缺少超前意識,預見意識,防范意識,往往在難處面前束手無策,成為逃兵敗將。要克服這種不良現象,關鍵是要增強憂患意識,來掌握主動權,打好主動仗。大家知道,安全生產是一項艱巨、長期、復雜的工作,坐在機關是想不出好辦法的,閉門造車是抓不到點子上的,需要時時刻刻繃緊安全弦,用憂患意識的責任感、緊迫感貫穿在安全生產過程中,深入基層,身入現場,心入安全,從生產細節(jié)中去找困難,從生產的環(huán)節(jié)中找困難,做到早知道、早準備、早預防、早落實。
——善于知難。知難則不難的涵義是只要知道了困難產生的內外因素、利弊大小,就能迎難而上,化難為易。知難的落腳點在于把握安全生產的脈搏,掌握安全生產的規(guī)律。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圍繞問計于民、用計務實下功夫。事物總是發(fā)展變化的,不同單位、不同地點、不同環(huán)境、不同性質,矛盾雙方的地位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發(fā)生轉換。領導干部要逐步把權力運行的過程向群眾公開,擴大群眾對安全生產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jiān)督權。領導干部要經常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多聽聽群眾意見,及時掌握群眾的心態(tài),知道群眾心里想的啥,家家戶戶期盼的啥,能為群眾干點啥,真正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要以群眾意見為衡量標準和決策依據。對那些容易滋生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的重點工作和重大事項,要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連同辦事程序等一并向群眾公開,接受監(jiān)督。
知難的著力點是摸實情、講實話、辦實事、求實效,來不得半點虛假,一知半解。必須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去打破沙鍋順到底,安全生產的困難作為一種客觀存在,是事物內部矛盾的反映,而矛盾的發(fā)展變化有其內在規(guī)律。對于困難,應當運用唯物辯證法這個思想武器來進行分析。唯物辯證法認為,難與不難,作為事物矛盾的兩個方面,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知難則不難。知難,就是對困難的出現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對困難產生的原因有深刻的認為,對如何克服困難有正確的辦法,也就是把握其規(guī)律性。知難是“難”轉化為“不難”的重要前提。
——敢于攻難。事實證明,困難似彈簧,你硬他就軟。面對困難,我們只要能吃千辛萬苦,就能排除千難萬險。敢于正視安全生產的困難,遇到困難不推諉、不退卻、不畏懼,是我們黨員干部保持先進性的具體表現,是檢驗作風、磨煉意志的“試金石”。困難蘊含寶藏,它能讓人得到成功的財富;困難含著希望,它能讓人激發(fā)斗志走向勝利;困難充滿機遇,它能讓人提高效率,立于不敗之地。
怎樣對待困難,實質上是一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問題。事業(yè)是在克服困難中前進的,輝煌是在不懈奮斗中鑄就的。沒有困難的事情稱不上事業(yè),也成就不了生活的強者,孕育不出偉大的精神。現在,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既有難得機遇,又有嚴峻挑戰(zhàn)。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我們不僅要有勇往直前的必勝信念,而且要有應對困難的思想準備。迎難而上、知難而進是我們應當擔負起的歷史責任。如果對困難不做認真的研究,毫無準備、束手無策,那么就會被困難所壓倒,抓住機遇、加快發(fā)展也就無從談起。因此,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應當樹立干工作就是要解決困難的觀念,努力提高解決困難的本領,在解決困難中不斷開拓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