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黄色毛片,美女视频黄色网址,国产超级乱婬av片,2022年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色五月激情五月,激情视频网站,亚洲视频欧美

安全管理網

事故的調查、處理、報告管理

  
1081
評論:0 更新日期:2021年05月01日

1.總?則

1.1事故調查應當實事求是、尊重科學,做到事故原因沒有查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沒有受到懲罰不放過,廣大員工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防范措施沒有落實不放過(簡稱“四不放過”);

1.2事故統(tǒng)計報告要及時、準確、完整;

1.3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對本規(guī)定做出降低事故性質標準的解釋;任何單位和個人對違反本規(guī)定、隱瞞事故或阻礙事故調查的行為,有權向公司、上級單位和政府有關部門舉報;

1.4本規(guī)定適用于公司系統(tǒng)內部安全環(huán)保監(jiān)督和安全管理。其事故定義、調查程序、統(tǒng)計結果、考核項目不作為處理和判定民事責任的依據。

2.事故分類

2.1人身傷亡事故(公司發(fā)生以下情況之一者定為本公司生產安全人身傷亡事故):

2.1.1員工從事與產品生產有關的工作過程中發(fā)生的人身傷亡(含生產性急性中毒造成的傷亡,下同);

2.1.2公司聘用人員、雇用人員或借用外企業(yè)員工、實習生、臨時工、短期參加勞動的其他人員,在本企業(yè)的車間、班組及作業(yè)現場,從事與產品生產有關工作過程中發(fā)生的人身傷亡;

2.1.3員工在企業(yè)生產區(qū)域內,由于企業(yè)的勞動條件或作業(yè)環(huán)境不良,因企業(yè)管理不善,設備或設施安全缺陷,發(fā)生設備爆炸、火災、生產建(構)筑物倒塌等造成的人身傷亡;

2.1.4員工在企業(yè)生產區(qū)域內,由于他人從事產品生產或與產品生產有關工作中的不安全行為造成的人身傷亡;

2.1.5員工從事與產品生產有關的工作時,發(fā)生由本企業(yè)負同等及以上責任的交通事故而造成的人身傷亡;

2.1.6員工或非企業(yè)的人員在本企業(yè)事故搶修過程中發(fā)生的人身傷亡;

2.1.7兩個及以上企業(yè)在本企業(yè)同一生產區(qū)域內從事與本企業(yè)產品生產有關工作時,發(fā)生由本企業(yè)負有以下之一責任的本企業(yè)或非本企業(yè)人員的人身傷亡:

2.1.7.1資質審查不嚴,不符合工作要求;

2.1.7.2開工前未對外企業(yè)現場工作負責人、工程技術人員和安監(jiān)人員進行應由本企業(yè)進行的全面的安全技術交底;

2.1.7.3對危險性生產區(qū)域內作業(yè)未事先進行專門的安全技術交底,未要求外企業(yè)制定安全措施,未配合做好相關的安全措施;

2.1.7.4未簽訂安全生產管理協(xié)議或協(xié)議中未明確各自的安全生產職責和應當采取的安全措施以及未指定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進行安全檢查與協(xié)調。

2.1.8非本企業(yè)(不論其經濟形式如何)承包與本企業(yè)產品生產有關的工作中,發(fā)生本企業(yè)負有以下之一責任的人身傷亡:

2.1.8.1資質審查不嚴,承包方不符合要求;

2.1.8.2開工前未對承包方負責人、工程技術人員和安監(jiān)人員進行應由發(fā)包方進行的全面的安全技術交底;

2.1.8.3對危險性生產區(qū)域內作業(yè)未事先進行專門的安全技術交底,未要求承包方制定安全措施,未配合做好相關的安全措施;

2.1.8.4未簽訂安全生產管理協(xié)議或協(xié)議中未明確各自的安全生產職責和應當采取的安全措施以及未指定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進行安全檢查與協(xié)調;

2.1.8.5政府機關、上級管理部門組織有關人員進行檢查或勞動時,在生產區(qū)域內發(fā)生本企業(yè)負有責任的上述人員的人身傷亡。

2.2生產事故:指生產過程中由于違反工藝規(guī)程、崗位操作法或指揮有誤、協(xié)調不力、操作不當等造成原料、半成品或成品損失;或造成生產波動、減產、停產及跑、冒、漏、串物料的事故。

2.3設備事故:由于設計、制造、安裝、施工、使用、檢維修、管理、電氣等原因造成機械設備、動力、電訊、儀表(器)、容器、管道等設備及建(構)筑物等損壞,造成停機、減產、停產、產量損失或經濟損失達到一定數額的事故。

2.4交通事故:指企業(yè)所屬機動車輛在行駛過程中由于違反公路、鐵路運輸管理規(guī)則或由于責任心不強、操作不當等原因造成車輛損壞、財產損失、人身傷害或財產損失達到一定數額的事故。

2.5火災事故:凡在企業(yè)生產區(qū)域內發(fā)生著火給企業(yè)財產造成損失或人員傷亡,損失達到一定數額的事故為火災事故。

2.6爆炸事故:由于某種原因發(fā)生化學、物理爆炸,使國家財產遭受損失或人員傷亡以及造成停產等事故稱爆炸事故。

2.7污染事故:由于各種原因造成產品、半成品、化工原料、等各種有害物質泄漏,或“三廢”(廢水、廢氣、廢渣)嚴重超標排放,造成污染大氣和水源,致使人員傷害或經濟嚴重損失,甚至破壞生態(tài)平衡形成公害的事故。

2.8職業(yè)病危害事故:是指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tǒng)稱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在職業(yè)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而引起職業(yè)病的事故。

2.9自然事故:凡屬外界因素影響或客觀上尚未被認識而發(fā)生的各種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事故為自然事故。

2.10破壞事故:凡屬有意破壞造成的事故為破壞事故。

3.事故等級劃分

3.1國家法律規(guī)定

3.1.1特別重大事故: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傷(包括急性工業(yè)中毒,下同),或者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3.1.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或者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3.1.3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包括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3.1.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不包括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3.1.4.1死亡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死亡1~2人的事故;

3.1.4.2重傷是指造成員工肢體殘缺或視覺、聽覺等器官受到嚴重損傷,一般能引起人體長期存在功能障礙或勞動能力有重大損失的傷害;

3.1.4.3輕傷是指造成員工肢體傷殘或某些器官功能性或器質性輕度損失,表現為勞動能力輕度或暫時喪失的傷害。

3.2公司制定???人身傷害事故

3.2.1傷亡事故:死亡1人。

3.2.2重傷事故:員工受傷后,損失工作日等于或超過105天的傷害,一般以能引起人體長期存在功能障礙或勞動能力有重大損失的傷害,即只含重傷而無死亡的事故,經濟損失在20000元以上20萬元以下。

3.2.3;輕傷事故:員工受傷后,損失一個工作日以上(含一個工作日)105個工作日以下的失能傷害,表現為勞動能力輕度或暫時喪失的傷害;經濟損失在5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

3.2.4一般事故:員工受傷后,損失一個工作日以上(含一個工作日)7個工作日以下的失能傷害,經濟損失在3000元以下。

3.3環(huán)境污染和產品質量事故

3.3.1特大事故:指產品(或排放物)不合格、報廢(或賠償、被罰)損失費用達50萬元以上的;工程質量不合格、備品配件質量不合格報廢或者要達到原要求進行的返工、修復費用達30萬元以上;

3.3.2重大事故:指產品(或排放物)不合格、報廢(或賠償、被罰)損失費用達30萬元以上的;工程質量不合格、備品配件質量不合格報廢或者要達到原要求進行的返工、修復費用達10萬元以上,不達特大事故的;

3.3.4較大事故:指產品(或排放物)不合格、報廢(或賠償、被罰)損失費用在5萬元以上的;工程質量不合格、備品配件質量不合格報廢或者要達到原要求進行的返工、修復費用在2萬元以上,不達重大事故的;

3.3.5一般事故:指產品(或排放物)不合格、報廢(或賠償、被罰)損失費用在1萬元以上的,工程質量不合格、備品配件質量不合格報廢或者要達到原要求進行的返工、修復費用在5000元以上,不達較大事故的;

3.4火災和爆炸事故

3.4.1特大事故:造成經濟損失50萬元以上的;

3.4.1重大事故:造成經濟損失20萬元以上,不達特別重大事故的;

3.4.2較大事故:造成濟損失在5萬元以上,不達重大事故的;

3.4.3一般事故:造成經濟損失在5000元以上,不達較大事故的。

3.5設備事故

3.5.1特大設備事故

3.5.1.1生產設備(包括設施,下同)直接經濟損失達50萬元及以上。

3.5.1.2其他經國家、行業(yè)、上級部門和股份公司認定為特大設備事故。

3.5.2重大設備事故

未構成特大設備事故,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定為重大設備事故:

3.5.2.1生產設備、施工機械損壞,直接經濟損失達20萬元。

3.5.2.2其他經國家、行業(yè)、上級部門和股份公司認定為重大設備事故。

3.5.3較大設備事故

生產設備(包括設施)直接經濟損失達5萬元及以上。

3.5.4一般設備事故

未構成特、重大設備事故,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定為一般設備事故:

3.5.4.1生產設備設施、施工機械損壞,直接經濟損失達5000元。

3.5.4.2因設備設施、運輸工具損壞,使化學用品(如酸、堿、樹脂等)或油制品(燃油、潤滑油、絕緣油等)泄漏,直接經濟損失達到5000元及以上。

3.5.4.3其他經國家、行業(yè)、上級單位或股份公司認定為事故者。

3.5.4.4雖未造成嚴重經濟損失,但造成重大影響的,根據與其影響的后果和范圍,由公司安委會討論確定其事故等級。

4.事故歸屬

4.1各車間發(fā)生的人身傷害事故、設備設施事故均為公司的事故;

4.2公司內產權與管理相分離的,事故歸屬依據代管協(xié)議,代管協(xié)議未明確的,按照以下原則確定:

4.2.1運行管理單位人員人身事故定為運行管理單位的事故;

4.2.2在設備設施事故中,運行管理單位有責任的,定為運行管理單位事故;運行管理單位沒有責任的,定為產權所有單位的事故。

4.2.3任何單位的承包公司工作中,由于自身原因造成人身傷害事故、設備事故均定為承包單位的事故;

4.2.4任何施工單位在公司范圍內從事施工作業(yè)的,由于自身原因造成的人身傷害事故均為施工單位的事故。

4.3一次事故中如同時發(fā)生人身事故和設備設施事故,應分別各定為一次事故,并分別統(tǒng)計、上報。

5.事故報告及調查

5.1事故報告

5.1.1公司內發(fā)生生產安全事故(含外包單位發(fā)生的事故),根據生產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或者直接經濟損失劃分的事故等級,可按照以下要求進行事故報告:

5.1.1.1發(fā)生輕傷事故,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向本單位負責人報告;在事故發(fā)生后30分鐘內必須報告安環(huán)部、公司總經理報告,公司根據實際情況在1小時內報告政府相關部門;

5.1.1.2發(fā)生重傷、死亡事故后,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向本單位負責人報告;事故單位立即報告安環(huán)部、總經理,公司應在1小時內報告政府相關部門;情況緊急時,事故現場有關人員可以直接向公司安環(huán)部、總經理報告,公司安環(huán)部和總經理接到報告后必須在1小時內向當地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報告。

5.1.2各單位發(fā)生設備、工藝及各類事故,應立即用電話等方式逐級向生產部、安環(huán)部、總經理報告;

5.1.3事故單位必須按照以上規(guī)定對事故進行上報,未及時按照要求上報事故的單位及個人根據事故性質和大小及事故報告延誤時間,給予相應的經濟處罰;

5.1.4報告事故應包括以下內容:

5.1.4.1事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單位;

5.1.4.2事故現場傷員搶救情況和恢復生產情況;

5.1.4.3事故發(fā)生的簡要經過、傷亡人數、初步估計的直接經濟損失(估計不清可暫不報告),設備損壞的初步情況;

5.1.4.4已經采取的措施;

5.1.4.5其他應當報告的情況。

5.2調查組織

5.2.1人身傷害事故

5.2.1.1死亡事故:死亡事故由政府相關部門組織調查組進行事故調查,公司各部門協(xié)助配合。

5.2.2重傷事故:由安環(huán)部、生產部、行政部等有關人員成立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

5.2.2.1輕傷事故:由安環(huán)部、行政部、生產部等有關人員成立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

5.2.2.2一般事故:由安環(huán)部、生產部、行政部組織進行調查。

5.3設備事故

5.3.1特大設備事故

特大設備事故的調查執(zhí)行國家法律法規(guī)及其他相關規(guī)定。上級部門認定的特大設備事故,由上級部門或授權部門組織調查組進行調查;上級部門不進行調查的,由公司組織進行調查。

5.3.2重大設備事故

重大設備事故由公司組織調查組進行調查。特別嚴重的或涉及設備制造單位的,公司組織或授權有關單位組織調查。

5.3.3較大設備事故

較大設備事故由公司安環(huán)部、生產部組織調查組進行調查,涉及設備制造單位的,公司組織或授權有關單位組織調查,調查結果上報安環(huán)部備案。

5.3.4一般設備事故

5.3.4.1一般設備事故由事故發(fā)生部門、安環(huán)部組織調查組進行調查,公司可隨時進入事故調查組參與事故調查。

5.3.4.2調查組一般由公司領導組織,安環(huán)、生產以及有關部門和車間人員參加調查。事故報告由事故調查組組織單位的技術人員填寫。調查結果上報安環(huán)部備案。

6.調查程序

6.1保護事故現場

6.1.1事故發(fā)生后,事故單位必須搶救傷員并派專人嚴格保護事故現場,未經調查和記錄的事故現場,不得任意變動。發(fā)生國務院《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所規(guī)定的事故,公司應在一小時內報告政府相關部門,并派人保護現場;

6.1.2事故發(fā)生后,事故單位應立即對事故現場和設備進行拍照,收集資料;

6.1.3因緊急搶修、防止事故擴大,需要變動現場,必須經事故調查組領導同意,并做出標志、繪制現場簡圖、寫出現場記錄,保存必要的痕跡、物證后方可實施。

6.2收集原始資料

6.2.1事故發(fā)生后,安環(huán)部或其指定的部門應立即組織當值值班人員、現場作業(yè)人員和其他有關人員在下班離開現場前分別如實提供現場情況并寫出事故的原始材料。安環(huán)部要及時收集有關資料,并妥善保管;

6.2.2事故調查組成立后,安環(huán)部要及時將有關材料移交事故調查組;

事故調查組應根據事故情況查閱有關運行、檢修、試驗、驗收的記錄文件和事故發(fā)生時的錄音、計算機打印記錄等,及時整理出說明事故情況的圖表和分析事故所必須的各種資料和數據;

6.2.3事故調查組在收集原始資料時應對事故現場收集到的所有物件保持原樣,并貼上標簽,注明地點、時間、物件管理人;

6.2.4事故調查組有權向事故發(fā)生單位、有關部門及有關人員了解事故的有關情況并索取有關資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

6.3調查事故情況

6.3.1人身傷害事故應查明傷亡人員和有關人員的單位、姓名、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工種、技術等級、工齡、本工種工齡等;

6.3.2人身傷害事故應查明事故發(fā)生前工作內容、開始時間、許可情況、作業(yè)程序、作業(yè)時的行為及位置、事故發(fā)生的經過、現場救護等。

6.3.3設備事故應調查設備資料(包括訂貨合同、大小修記錄等)情況以及規(guī)劃、設計、制造、施工安裝、調試、運行、檢修等質量方面存在的問題;

6.3.4設備事故應查明事故場所周圍的環(huán)境情況(包括照明、濕度、溫度、通風、聲響、道路、工作面狀況以及工作環(huán)境中有毒、有害物質和易燃易爆物取樣分析記錄)安全防護設施和個人防護用品的使用情況。

6.4了解現場規(guī)程制度是否健全,規(guī)程制度本身及其執(zhí)行中暴露的問題;了解企業(yè)管理、安全生產責任制和技術培訓方面存在的問題;事故涉及兩個及以上單位時,應了解相關合同或協(xié)議。

6.5分析原因責任

6.5.1事故調查組在事故調查的基礎上,分析并明確事故發(fā)生、擴大的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必要時,事故調查組可委托專業(yè)技術部門進行相關計算、試驗、分析;

6.5.2事故調查組在確認事實的基礎上,分析是否人員違章、過失、違反勞動紀律、失職、瀆職;安全措施是否得當;事故處理是否正確等;

6.5.3根據事故調查的事實,通過對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的分析,確定事故的直接責任者和領導責任者;根據事故發(fā)生過程中的作用,確定事故發(fā)生的主要責任者、次要責任者;

6.5.4凡事故原因分析中存在下列與事故有關的問題,確定為領導責任:

6.5.4.1企業(yè)安全生產責任制不落實;

6.5.4.2規(guī)程制度不健全;

6.5.4.3對員工教育培訓不力;

6.5.4.4現場安全防護裝置、個人防護用品、安全工器具不全或不合格;

6.5.4.5反事故措施和安全技術勞動保護措施計劃不落實;

6.5.4.6同類事故重復發(fā)生;

6.5.4.7違章指揮。

6.6提出防范措施

事故調查組應根據事故發(fā)生、擴大的原因和責任分析,提出防止同類事故發(fā)生、擴大的組織措施和技術措施。

6.6.1提出對事故責任人的處理意見

事故調查組在事故責任確定后,要根據有關規(guī)定提出對事故責任人員的處理意見。由有關單位和部門按照人事管理權限進行處理。

6.6.2對下列情況應從嚴處理:

6.6.2.1違章指揮、違章作業(yè)、違反勞動紀律造成事故的;

6.6.2.2事故發(fā)生后隱瞞不報、謊報或在調查中弄虛作假、隱瞞真相的;

6.6.2.3阻撓提供有關情況和資料的。

6.6.3在事故處理中積極恢復設備運行和搶救、安置傷員;在事故調查中主動反映事故真相,使事故調查順利進行的有關事故責任人員,可酌情從寬處理。

6.7事故調查報告書

6.7.1一般人身傷害事故以上,重大以上設備事故,以及上級部門指定的事故調查,由事故調查組出具《事故調查報告書》;

6.7.2公司接到《事故調查報告書》后,應立即提出《事故處理報告》報上級主管單位或政府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部門。批復后應將批復文件送各參加調查的單位或部門;

6.7.3事故調查結案后,事故調查的組織單位應將有關資料歸檔,資料必須完整,根據情況應有:

6.7.3.1傷亡事故登記表;

6.7.3.2事故調查報告書、事故處理報告書及批復文件;

6.7.3.3現場調查筆錄、圖紙、儀器表計打印記錄、資料、照片、錄像帶等;

6.7.3.4技術鑒定和試驗報告;

6.7.3.5物證、人證材料;

6.7.3.6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材料;

6.7.3.7事故責任者的自述材料;

6.7.3.8醫(yī)療部門對傷亡人員的診斷書;

6.7.3.9發(fā)生事故時的工藝條件、操作情況和設計資料;

6.7.3.10處分決定和受處分人的檢查材料;

6.7.3.11有關事故的通報、簡報及成立調查組的有關文件;

6.7.3.12事故調查組的人員名單,內容包括姓名、職務、職稱、單位等。

6.8事故統(tǒng)計月度報告、報表

6.8.1安環(huán)部應于每季度末將上季度各類事故報告匯總和月度安全綜合統(tǒng)計報表以書面方式報公司總經理。

6.8.2事故快報應包括以下內容

6.8.2.1設備事故次數;

6.8.2.2人身輕傷事故和重傷事故人數;

6.8.2.3人身死亡事故人數、設備事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單位;事故發(fā)生的簡要經過、傷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的初步估計;設備損壞的初步情況;事故發(fā)生原因的初步判斷。

6.8.3人身傷亡事故報告中,一次事故多人受傷,按一人一張?zhí)顖?,每張事故報告中的事故編號應相同?/p>

6.9事故統(tǒng)計年度報告、報表

安環(huán)部應于次年1月10日前將年度事故報告匯總和安全綜合統(tǒng)計年報表報公司總經理。

網友評論 more
創(chuàng)想安科網站簡介會員服務廣告服務業(yè)務合作提交需求會員中心在線投稿版權聲明友情鏈接聯系我們
©  2008-2025   安全管理网   
运营单位:北京创想安科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北京东方创想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400-6018-65501059799216   E-mail:safehoo@163.com
京ICP备11001792号-39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