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事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關系到國民經濟持續(xù)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的大局。在施工活動中,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應關心和維護從業(yè)人員的人身安全權利。安全管理工作是施工企業(yè)經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如何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實施和保證安全管理目標的實現,就顯得很重要了。煙囪是高聳構筑物,特別是對火電廠建設而言,屬高度之最,是火電廠工程標志性構筑物之一。隨著施工技術水平的提高,業(yè)主和施工單位對高聳構筑物的施工技術要求日益提高,先進的施工工藝在某種程度上,更能提高安全技術措施的保證效果,為安全管理目標的實現提供了很重要的支持。本文介紹了六安發(fā)電廠煙囪電動升模施工安全技術措施的策劃內容和管理要點,為煙囪、水塔等構筑物液壓或電動升模、翻模施工及滑模施工提供參考,將有助于施工企業(yè)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實現安全管理目標。
1.工程概況
六安發(fā)電廠鋼筋混凝土煙囪設計高度為180m,出口直徑為5.8m。該煙囪由鋼筋混凝土基礎、筒身、積灰平臺、信號平臺(兩層)、煙道接口和其附屬設施等組成。筒身內側依次為防腐涂料層、憎水珍珠巖隔熱保溫板、水玻璃耐酸膠泥砌筑隔熱輕質耐酸砌塊內襯層,均支承于筒身混凝土環(huán)形挑耳上。整個筒身全高將分為三個坡度±0.00~+30.0m為7%,+30.0m~+100.0m為3%,+100.0m~+180.0為1.5%。
2.體系組成和工作原理
電動升模裝置組成:包括電動提升系統(tǒng),模板系統(tǒng),隨升井架及操作平臺系統(tǒng)(包括砌筑吊平臺),垂直運輸系統(tǒng),電氣操作控制系統(tǒng)和通訊聯絡系統(tǒng)。
電動升模工作原理:以固定在已澆筑混凝土筒壁上的爬升靴(固定在筒壁錨固件螺栓上)為支點,以電動擺線針輪減速機為動力,通過提升螺桿傳動使提升架及操作架交替爬升,從而使固定在操作架上的模板達到所需要的安裝高度。進行下一循環(huán)提升時,此時提升架相對操作架處于低位,要將提升架先升到高位,再重復以上過程即可達到新的高度。如此循環(huán),相互提升,互為軌道,循環(huán)往復,直到整個體系提升到煙囪設計高度,這就是電動升模工藝的工作原理。見圖1所示。
3. 專項安全技術措施
由于煙囪屬于高聳構筑物施工,采用了特殊的施工工法,所以在安全管理上它不僅具有通常建筑施工的安全技術措施,而且具有特殊的“專項”安全技術措施。
3.1安全平面布置方案
煙囪單位工程實施“小區(qū)化”、封閉式管理。區(qū)域內平面布置充分考慮安全警戒區(qū),即在煙囪周圍30m范圍內不得布置臨建設施,并在筒身電動升模施工開始時,采用紅白帶拉圍警戒區(qū),設警戒標識牌。辦公室設在小區(qū)門口處,室內張貼安全生產管理網絡圖、崗位安全生產責任制度等。安全防護通道采用鋼管腳手架搭設、上面滿鋪60mm厚木跳板的雙層防護棚,在通道入口處懸掛安全警示標志和安全防護標志。攪拌機生產系統(tǒng)、卷揚機操作棚和生產加工廠位置均設置在距離煙囪中心45m之外,在煙囪危險警戒區(qū)外,考慮到攪拌機系統(tǒng)附近操作人員較多,采用雙層防護棚防護;整體上,機械布置緊湊、合理。如下圖所示。
3.2 電動升模平臺組裝安全措施
(1)組裝平臺技術方案和安全技術交底制度。煙囪升模平臺組裝作業(yè)指導書(必須有詳細的承載力、結構受力計算書)經批準后,向施工班組進行詳細的安全技術交底并簽字形成文件記錄,指出平臺安裝順序及過程中的危險點和相應的防護技術措施;組裝時,設專人負責指揮,安全員現場監(jiān)護。部分構件在地面組裝完畢,采用吊車配合安裝。
(2)中心鼓圈安裝腳手架安全措施。中心鼓圈安裝腳手架搭設采用滿堂腳手架,立桿間距控制在60~70cm內,搭設面積為筒身內空間,頂面用水準儀找平,并滿鋪木跳板綁扎牢固,以承受鼓圈、輻射梁、支撐平臺、施工人員自重;筒身外搭設一周輔助雙排腳手架,高度至組裝平臺以上1.2米。中心鼓圈要進行承載力計算,滿足承載力要求。
(3)輻射梁、連接鋼圈安裝。輻射梁必須與中心鼓圈逐個用銷子銷好,另一端固定在操作架頂部,再按照平臺組裝設計把鋼圈與輻射梁用角鐵連接固定,順序上從內到外依次連接牢固。輻射梁上面滿鋪的腳手板厚度采用50mm厚優(yōu)質白松木材,用12#鐵絲綁扎牢固,平臺邊緣一周安裝防護欄桿,并圍以孔眼不大于2cm的安全平網。
(4)平臺上井架安裝。采用把組件吊到施工平臺上組裝的方法。為防止翻模期間雷擊傷害,避雷針安裝在井架頂部,必須與筒壁內的避雷導線連接,接地電阻測試應合格。安裝時,井架四周均勻用攬風和硬支撐把井架與輻射梁端的支座固定,確保井架豎向垂直。鋼絲繩、限位、天地滑輪應滿足設計及規(guī)范要求。
(5)電氣安裝。嚴格按照三項五線制要求安裝,施工平臺用碘鎢燈和行燈(不高于36V的低壓燈泡)照明,電源線用絕緣橡皮電纜,并配備漏電保護器。
(6)小扒桿安裝和平臺內外防護。扒桿規(guī)定起重量,吊鉤設有封口保險裝置,扒桿下方的平臺欄桿采用45#等邊角鐵加固;使用時,吊物設有溜繩,下方嚴禁站人。平臺及吊架下方及內外側均設置了全兜式安全網,并隨筒壁升高及時調整,使其緊貼筒身內外壁。
(7)平臺組裝后做檢查和負荷試驗。檢查輻射梁的變化、電氣系統(tǒng)絕緣、吊籠減速機指示燈、通信聯系是否暢通、避雷針接地、斜拉索是否均勻受力、操作平臺上何載是否均勻等。試驗包括刨剎試驗、限位試驗、平臺荷載試驗、提升試驗、吊籠荷載試驗和小扒桿試驗。
(8)安全施工作業(yè)票制度。按照安全作業(yè)票制度執(zhí)行的試驗包括:施工平臺試壓、扒桿試吊、外平臺安裝、吊籠超載試驗、施工平臺改裝、施工平臺和井架拆除。
3.3 筒身電動升模提升
(1)施工人員應體檢合格。平臺組裝負荷試驗合格后,筒身升模施工開始,施工人員進行高處作業(yè)應經體檢合格,辦理內部“高處作業(yè)證”后方可進行施工。
(2)材料堆放合理,做到“工完料盡場地清”。平臺上的工器具要合理布置、均勻擺放,放在筒壁外側的工器具要鋪好平臺,固定在外鋼圈或欄桿上以防傾倒傷人。工序一旦施工結束,應及時清除多余材料,不得在平臺上積余施工用材料。
(3)卷揚機操作規(guī)范。機械懸掛操作規(guī)程及警示標識,安排專人負責對卷揚機的運行情況進行監(jiān)護。吊籠降至到地面處設好緩沖裝置,并安裝自動停止裝置,平臺井架吊籠起吊設備選用同軸雙滾筒剎車卷揚機并裝置限位開關,為預防鋼絲繩突然拆斷,吊籠上應裝設安全抱剎和限載標志,對安全抱剎、限位器在施工中必須定期檢查,并形成檢查記錄;操作人員必須在每天上下班對操作架、平臺、限位器、卷揚機、天地輪等主要受力構件和鋼絲繩的運行情況各檢查一次,做好交接班記錄。
(4)電動升模檢查。升模前檢查每榀操作提升架,電機裝置是否正常。升模時必須統(tǒng)一指揮、統(tǒng)一信號(上、下、停),每榀架子必須定專人負責操作,當升模信號發(fā)出時非專業(yè)操作人員必須離開該升降機操作架的走道上,應站在未提升平臺上。
3.4 電動升模平臺改裝
平臺改裝施工技術方案和安全技術交底制度。必須編制詳細的平臺改裝施工技術方案,通過承載力計算、驗算進行受力分析,并報上級批準;方案經批準后,對施工班組進行詳細的安全技術交底,明確各崗位職責、作業(yè)任務及安全防護措施等,并安排專職人員進行現場監(jiān)護,班組分工必須明確,責任到人。
平臺改裝安全措施。平臺改裝前,距煙囪筒壁30m以內為危險區(qū),該區(qū)域內在平臺改裝期間施工項目暫停,安排專職人員周邊巡視,嚴禁非煙囪施工人員進入危險區(qū)域;平臺改裝須在統(tǒng)一指揮下進行,不得各行其是,改裝工作安排在白天進行,各作業(yè)人員作業(yè)時注意力需高度集中,平臺改裝期間應注意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平臺上所有作業(yè)人員須按照規(guī)范要求作好防護(如穿軟底鞋、系好安全帶等);平臺上作業(yè)人員所用的手動工具應放在工具袋內,并系有溜繩,防止墜落。拆除構件要隨拆隨運,所有拆下的構件應由吊籠或小扒桿運至地面,長物大件用小扒桿運輸。
3.5 信號平臺、爬梯施工
利用電動提升系統(tǒng)的筒身外操作架安裝鋼爬梯和組裝信號平臺。筒身外相鄰操作架下端之間鋪設木跳板,使筒身外一周形成一個隨平臺同步提升的外掛吊臺,安裝人員應正確佩帶和使用攀登自鎖器,將自鎖器掛在操作架或安全尼龍繩上,安裝航標燈人員在攀登爬梯時也要正確使用攀登自鎖器,安裝走道板人員必須采用雙重保護,且設專人監(jiān)護。
3.6 航空色標施工
在煙囪頂部信號平臺以上的航空色標采用操作架同步施工,以下采用吊欄施工。吊籃提升鋼絲繩要求滿足安全系數,受力連接點繩卡不少于7個,分吊點連接采用繩扣和卡扣連接,每班作業(yè)前必須對結點、滑輪、滑車進行詳細檢查,并形成交接班記錄,確保無誤后方可作業(yè);吊籃使用前必須經過詳細的安全技術交底,并在地面做好負荷試驗合格后才允許使用。作業(yè)時要設一根安全保護繩,安全帶均掛在保護繩上,不得掛在提升鋼絲繩上。作業(yè)人員進入吊籃不允許帶任何火種,更不允許在吊籃內吸煙,防止因油漆引發(fā)火災事故,涂刷時應戴防護口罩,油漆刷、滾筒和油漆桶都要回收、集中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