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氧化
??????? (1)鋼的氧化特征?在氧化性氣氛中加熱時,鋼與氧、二氧化碳、水蒸氣、二氧化硫等發(fā)生互相作用生成鐵的氧化物,在鋼材表面形成了氧化鐵皮。在鋼的氧化過程中,鐵以離子狀態(tài)由內(nèi)層向外層表面擴散,氧化性氣體則以原子狀態(tài)由外表層經(jīng)吸附后向內(nèi)層擴散。在外表面因氧的含量多,形成Fe2O3,而內(nèi)部則形成FeO,即由外層至內(nèi)層氧化程度逐漸減輕。氧化皮與鐵的膨脹系數(shù)不同,易從鋼上剝離,從而加速了鋼的氧化。
??????? (2)氧化對鍛件質量的影響 ?氧化不僅燒損大量的鋼材,而且表面粘結有氧化皮的鋼,在拔絲、沖壓、模鍛時易引起模具損壞,切削加工晨易引起刀具磨損。氧化對鍛件質量也有—定的影響,如鍛件表面粘結的氧化皮,不僅降低鍛件(特別是精密模鍛件)的表面質量和尺寸精度,而且在熱處理時引起組織和性能不均勻。
??????? (3)影響鋼氧化的因素?影響鋼氧化的因素很多,主要是加熱溫度、加熱時間、爐氣成分和鋼的化學成分等。
??????? 首先是加熱溫度與時間的影響,加熱熱越高,擴散速度越快,鋼的氧化也越嚴重。加熱時間越長,氧化損失也越大。其次是爐氣成分的影響,當過剩系數(shù)控制在0.4~0.5時,可以形成保護性氣氛,避免發(fā)生氧化。低于800℃時,SO2對鋼的氧化作用不強。但在1000~1200℃時,含0.1%SO2就會使氧化速度增加兩倍;再次是鋼的化學成分的影響,當鋼中含碳量大于0.3%時,隨含碳量的增多,氧化速度減小。另外。一些元素如Cr、Ni、Si、Mo等在金屬表面形成牢固致密的保護薄膜,阻止氧向內(nèi)部擴散,使氧化速度減慢。而當鋼中鉻及鎳含量大于13%~20%時,實際上就很少發(fā)生氧化。
??????? (4)防止氧化的措施?減少金屬與氧的接觸時間,如采用快速加熱、感應加熱等,以減少金屬在高溫下保溫停留的時間。在保護性介質中加熱,常用的保護性介質有:①氣體介質;②液體介質,例如在玻璃液中加熱,在鹽浴爐中加熱;③固體介質,例如把金屬埋在石墨粉中加熱,涂抹玻璃潤滑劑加熱等。采用先進加熱技術,如在懸浮介質中加熱(光亮加熱)。
?2、脫碳
????? (1)脫碳的特征?脫碳是指鋼加熱時表層含碳量降低的現(xiàn)象。脫碳的過程就是鋼中的碳在高溫下與氫或氧發(fā)生反應生成甲烷或一氧化碳。脫碳時,一方面是氧向鋼內(nèi)擴散。另一方面鋼中的碳向外擴散。脫碳層只有在脫碳速度超過氧化速度時才能形成,當氧化速度很大時??梢圆话l(fā)生明顯的脫碳現(xiàn)象,即脫碳層產(chǎn)生后,鐵即被氧化而生成氧化皮。因此,在氧化作用相對較弱的氣氛中,可形成較深的脫碳層。
??????? 脫碳層含碳量較正常組織低,滲碳體(Fe3C)的數(shù)量較正常組織少,故其強度或硬變較低對大多數(shù)鋼來說,脫碳會降低其性能。對高碳工具鋼、軸承鋼、高速鋼及彈簧鋼,脫碳是一種嚴重的失效。
????? (2)脫碳對鋼性能的影響?脫碳對鍛造和熱處理等工藝性能均有影響:①2Crl3不銹鋼加熱溫度過高、保溫時間過長時,表層金屬脫碳,促使高溫占鐵素體在表面過早地形成,使鍛件表面塑性大大降低,模鍛時容易開裂;②奧氏體錳鋼表層脫碳以后,奧氏體組織不均勻,不僅使冷變形時的強度達不到要求,而且可能由于變形不均勻產(chǎn)生裂紋;③鋼的表面脫碳以后,使表層與心部的組織和線膨脹系數(shù)不同,淬火時發(fā)生的不同組織轉變及體積變化將引起很大的內(nèi)應力;同時,由于表層脫碳后強度下降,淬火時零件表面甚至可能產(chǎn)生裂紋。
??????? 脫碳對零件性能也有影響,鋼的表面脫碳后,淬火時不發(fā)生馬氏體轉變或馬氏體轉變不完全,就得不到所要求的硬度。軸承鋼表面脫碳后會造成淬火軟點,使用時易發(fā)生接觸疲勞損壞;高速工具鋼表面脫碳會使紅硬性下降。
??????? (3)影響鋼脫碳的因素?影響鋼脫碳的因素主要有鋼的化學成分、加熱溫度、保溫時間和爐氣成分等。鋼的化學成分對脫碳有很大影響。鋼中含碳量愈高,脫碳傾向愈大。合金元素W、Al、Si、Co等元素都使鋼脫碳傾向增加,而Cr等元素能阻止鋼脫碳。隨著加熱溫度的提高,脫碳層的深度不斷增加。一般情況下,加熱溫度低于1000℃時,鋼表面的氧化皮阻礙碳的擴散,脫碳比氧化慢。但隨著溫度的升高,雖然氧化皮形成速度增加,但氧化皮下面碳的擴散速度也加快,達到某一溫度后脫碳反而比氧化快,此時氧化皮失去保護能力。加熱時間愈長,加熱次數(shù)愈多,脫碳層愈深。但脫碳層并不與時間成正比增加。例如,高速鋼的脫碳層在1000℃加熱0.5h,深度達0.4mm;加熱4h達1.0mm;加熱12h達1.2mm。爐內(nèi)氧化性氣氛引起鋼的氧化與脫碳,其中脫碳能力最強的介質是H2O(汽),其次CO2與O2,最后是H2;而CO和CH4則使鋼中增碳。在中性介質中加熱時,脫碳最少。
??????? (4)防止脫碳的措施?工件加熱時,盡可能地降低加熱溫度及在高溫下的停留時間,合理地選擇加熱速度,以縮短加熱的總時間。控制加熱氣氛,使之呈現(xiàn)中性或采用保護性氣體加熱,在脫氧良好的鹽浴爐中加熱,要比普通箱式爐中加熱的脫碳傾向小。熱壓力加工過程中,如果生產(chǎn)中斷,應降低爐溫,如停頓時間很長,則應將坯料從爐內(nèi)取出或隨爐降溫。進行冷變形成形時,盡可能減少中間退火次數(shù)及降低中間退火溫度。高溫加熱時。鋼的表面用覆蓋物或涂料進行保護,以防止氧化與脫碳。
???? 3、折疊
(1)折疊的特征?折疊與周圍金屬的流線方向一致;折疊尾端一般成小圓角。有時,折疊之前先有折皺,這時折疊尾端一般呈枝杈形;折疊兩側有較重的氧化、脫碳現(xiàn)象。
(2)折疊的類型和形成原因?各種鍛件的折疊形式和位置一般是有規(guī)律的,折疊的類型和形成原因有以下幾種:由兩股(或多股)金屬對流匯合而形成折疊;由一股金屬的急速大量流動將鄰近部分的表層金屬帶著流動,兩者匯合而形成折疊;由于變形金屬發(fā)生彎曲、回流而形成折疊;部分金屬局部變形,被壓入另一部分金屬內(nèi)形成折疊。
模鍛過程中,如果某處金屬充填慢,在其相鄰部分均已基本充滿時,該處仍缺少大量的金屬而形成空腔,則相鄰部分的金屬在此處匯流而形成折疊。模鍛時,坯料尺寸不合適,打擊速度過快,模具圓角、斜度不合適,或某處金屬充填阻力過大都會產(chǎn)生折疊。模鍛時,彎軸和帶枝權的鍛件常易由兩股金屬匯合形成折疊。
環(huán)形鍛件和齒輪鍛件折疊形成的原因與工字形件類似。
細長(或扁薄鍛件,先被壓彎,然后發(fā)展成折疊。由于金屬回流形成彎曲,繼續(xù)模鍛時發(fā)展成折疊。拔長堅,當送進量很小,壓下量很大時,上、下兩端金屬局部變形形成折疊。避免產(chǎn)生這種折疊的措施是增大送進量,使每次送進量與單邊壓縮量之比大于1~1.5。
模鍛時,上、下模錯移時,啃掉鍛件上一塊金屬,再壓入鍛件,便形成了折疊。
(3)防止折疊的措施?合理選擇毛坯尺寸;清除毛坯上毛刺和氧化皮;提高模具光潔度;增大模具圓角半徑;加強潤滑;注意鍛造時的送進量和操作方法等。
?4、裂紋
??????? (1)裂紋形成的原因分析?材料的斷裂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斷裂面平行于最大切應力或最大切應變方向的切斷,另一種是斷裂面垂直于最大正應力或最大正應變方向的正斷。材料以何種形式斷裂,主要取決于所受正應力σ與切應力τ之比。對高塑性材料的扭轉,由于最大切應力與正應力之比σ/τ=1,發(fā)生的破壞是剪切破壞;對低塑性材料由于不能承受大的拉應力。扭轉時則發(fā)生45°方向開裂。對于某一定成分的材料,受力狀態(tài)及周圍介質對裂紋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有很大的影響。
??????? 鍛造生產(chǎn)中,除了由模具給工件施加壓力外。還有由于變形不均勻引起的附加應力、溫度不均勻引起的熱應力和因組織轉變不同時進行而產(chǎn)生的組織應力,這些都可以使鍛件產(chǎn)生裂紋。
??????? 1)由模具施加的外力引起的鍛件裂紋。如果工件的斷面是矩形且邊長相差較大,則沿窄邊鍛打時易發(fā)生彎曲,工件一側受拉應力,另一側受壓應力。當工件彎曲比較嚴重時,在隨后的校正工序中凹的一面受拉應力,使工件開裂。由于彎曲產(chǎn)生的拉應力不僅在自由鍛時可以產(chǎn)生,在模鍛中由于工件下部與模具不接觸造成彎曲也可能拉裂。如果工件變形時下表面不是自由彎曲,而受到一定的壓應力,便不致引起開裂。
??????? 與鑄鐵冷壓時易產(chǎn)生近45°的斜裂相似,鐓粗時軸向雖受壓應力,但與軸向成45°方向有最大剪應力而產(chǎn)生斜裂。對于多數(shù)金屬,尤其是塑性較高的金屬,鐓粗時一般不出現(xiàn)斜裂,而是出現(xiàn)縱裂,這與明顯的鼓形而使工件幾何形狀改變造成應力改變有關。呈凹形的試樣鐓粗時出現(xiàn)了45°的斜裂,而呈鼓肚形的鍛件鐓粗時則出現(xiàn)了縱裂。這是因為沿鍛件表層除了壓應力外,、凹試件還受徑向壓應力分量的作用,阻止縱向開裂;而凸試件由于受徑向拉應力產(chǎn)生的切向拉應力作用,促使表層縱向開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