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諱疾忌醫(yī)”是一個眾所周知的歷史典故。
據(jù)《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記載:公元前365年,名醫(yī)扁鵲周游到齊國時,朝見齊桓公。他第一次見到齊桓公時說:“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深”。齊桓公不信,說“寡人無疾”。五日后,扁鵲又朝見齊桓公,告訴他說:“君有疾在血脈,不治恐深”。齊桓公同樣回答:“寡人無疾”。又過了五日,扁鵲再次朝見齊桓公,對他說:“君有疾在腸胃間,不治將深”。齊桓公仍不信。再過五日,扁鵲最后一次朝見齊桓公,“望見桓侯而退走”,什么話也沒說,就離開了齊桓公。五天之后,齊桓公終于大病,后因無藥可治而身亡。
古時中醫(yī)診斷疾病,主要靠“望、聞、問、切”四種方法,扁鵲以“望”觀察齊桓公的氣色,判斷其有疾在身。而齊桓公因起初身體沒有什么明顯反常和感覺,心存僥幸,自以為無病,這種過于自信和麻木的心態(tài),導致自己的病情在不知不覺中逐漸發(fā)展和加深。
桓侯一去,而留給世人“諱疾忌醫(yī)”的教訓是深刻的!由此,本人聯(lián)想到許多企業(yè)在安全隱患查改上也存在著“諱疾忌醫(yī)”的現(xiàn)象。一個企業(yè)出現(xiàn)了安全隱患,就像一個人得了疾病一樣,應當及早診斷,及早治療,這是人之常情、事之常理。而現(xiàn)在有些企業(yè)卻恰恰與之相反,當監(jiān)管部門將其隱患排查出來之后,總以過去多年沒有出事為由,漠然視之,還認為監(jiān)管部門是沒事找事,或小題大做。讓其整改隱患,更是躲躲閃閃、敷衍搪塞,怕耽誤生產經營,怕投入整改資金,這種有病不治、有患不除的做法,與“諱疾忌醫(yī)”有何不同呢?
有病不治的結果,會讓小病變成大病,以至于不治身亡。而隱患不除的結果,會讓小隱患變成大隱患,最終釀成安全事故。不出事是偶然,出事是必然。這是事物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2004年2月15日吉林省吉林市中百商廈發(fā)生的54人死亡、70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400余萬元的特大火災事故,就是緣于沒有落實公安消防部門的限期整改通知,火災隱患沒能及時排除而造成的。據(jù)了解,2007年全國工礦商貿和交通運輸?shù)戎攸c行業(yè)領域內,有3081029家企業(yè)和單位累計自查隱患5067286項,已自改4782425項,整改率94.4%。其中,自查重大隱患83626項,已自改73017項,重大隱患整改率87.3%(見《中國安全生產報》2008年1月10日第一版),還有12.7%的重大隱患沒有得到整改,從絕對數(shù)來講,就是上萬條重大隱患沒有排除,這是隱患中的隱患,不能不令人擔憂!有的單位可能以為,我的確存在隱患,有關單位也曾經給我們指出來了,我一直沒有整改,不照樣沒出事故嗎?這是典型的僥幸心理在作祟。這些隱患單位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只要存在隱患,出現(xiàn)事故是必然的,沒出事故是偶然的。事物發(fā)展的原因是復雜而非單一的,往往是內部和外部、主要和次要的等多種原因綜合起作用的結果。必然性產生于事物內部的主要原因,而偶然性則產生于事物外部的次要的原因。因此,前者在發(fā)展過程中居于支配地位,決定事物發(fā)展的趨勢,后者只處于從屬地位,對發(fā)展的必然過程起促進或延緩的作用。安全隱患是導致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一旦條件具備,發(fā)生事故是不可避免的,也是防不勝防的。就像埋藏的地雷,沒有外力的作用,當然不會爆炸,一旦出現(xiàn)觸碰,必然會爆炸一樣。只要隱患沒有消除,發(fā)生安全事故的必然性就會依然存在,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guī)律。由此,我想到湖北荊門市市長王玲的一句話:“對一條隱患的放縱,就是對重大事故的縱容”,這話一點也不為過。
希望我們都能汲取諱疾忌醫(yī)的教訓,主動抓好安全事故隱患的整改,防范于未然。若能如此,安全事故必將大大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