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校園安全事故頻繁發(fā)生,給學校、家庭帶來了巨大損失。一次次血的教訓使我們深刻認識到建設校園安全文化的必要性。構建校園安全文化,促使學生知、情、意行相結合,把安全知識內化為安全技能,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安全事故的發(fā)生。
【關鍵詞】學校? 安全教育? 安全文化
我們一直在倡導要把學校辦成孩子們快樂學習的園地。然而比“快樂”更基礎的是“健康”,比健康更基礎的是基本的是“安全”。學校安全工作是一切教育活動的前提和保證。進入21世紀,當和平和發(fā)展成為世界主流的時候,總有那么一點不和諧的音調在影響著我們的視聽,而校園這片凈土也沒有幸免,各種災難頻頻發(fā)生:
2011年4月26日六安市金安區(qū)5名小學生在淠河邊玩耍時落水遇難。7月26日金寨雙河鎮(zhèn)2名少年在游泳時失蹤。
2012年2月14日河北和縣北關學校10名小學生在校外租房內發(fā)生煤氣中毒,造成3名學生經搶救無效死亡,11月16日,5名男孩在畢節(jié)市七星關區(qū)街頭垃圾箱內取暖造成一氧化碳中毒死亡。
2013年2月27日剛剛開學的第三天,湖北省老河口市薛集鎮(zhèn)秦集小學由于值班老師沒有及時開宿舍大門,釀成一場致4人死亡、11人受傷的校園踩踏事件。
以上校園安全事故縱有這樣或那樣的客觀原因,但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師生安全意思差。普及安全知識,提高安全意識已成為人們的共識。
一、構建校園安全文化的必要性:
我們先來看兩則成功案例:
1、“中國驕傲”--袁媛:深圳南山區(qū)頭城小學二年級學生,一個冬天的晚上,7歲的袁媛看到她的父母親雙雙昏倒在浴室里,性命攸關。浴室里煤氣還在蔓延,一家人性命懸在一線之間。緊急關頭,袁媛用力打開浴室門,迅速關上煤氣,用衣架捅開窗戶,然后跑到屋外撥打110、120求救電話,準確報出位置,使救援人員迅速趕到現場,從而成功挽救了父母性命。記者對他采訪時,問她是如何知道這些救護方法的,袁媛回答說:“這是在學校學到的?!?br />
2、“桑棗奇跡”: “5.12”汶川大地震對災區(qū)中小學校造成了巨大的損害,使我們至今不寒而栗。而就是這樣一場如此的慘烈的地震,重災區(qū)桑棗中學2300名師生沒有一人在地震中受傷或者遇難。成為“桑棗奇跡”,被傳為佳話。當汶川大地震發(fā)生時,桑棗中學絕大部分學生都在教學樓里上課。當他們感覺到大地的震動時,各個教室里的學生們都立刻按照老師的要求鉆進課桌下,在第一陣地震波過后,大家又在老師的指揮下立刻進行了快速而有序地緊急疏散。僅僅只用了1分36秒。據校長葉志平介紹,奇跡的取得得益于學校扎實細致、持之以恒地開展安全教育
“中國驕傲”、 “桑棗奇跡”都有力的說明了建設校園安全文化的必要性,只有全面提升了師生安全文化綜合素質,避免安全事故才會成為可能。
二、如何構建校園安全文化
學校安全教育管理,實質上是進行學校文化建設,將安全文化融入學校文化之中,構建和諧的校園文化,促使知、情、意、行的有機結合,從而在濃郁的校園安全文化氛圍中受感染、受教育,把已有的安全知識內化為長久的安全技能。
1、構建校園安全文化,重在教育引導,增強防范意識
安全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安全教育的落腳點是培養(yǎng)安全意識。
校園安全文化是校園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以維護校園良好的學習、工作、生活秩序為目的,由全體師生共同參與,在家學、管理中形成的安全和諧的氛圍。安全文化建設滲透于學校的教學、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種校園活動中,是提高學生安全意識,創(chuàng)建安全文明校園的內在需要,更是推進學校和諧發(fā)展的前提保證。學校應占領各類宣傳陣地,讓教滲透于無聲,使育彰顯于無形。宣傳欄、櫥窗、黑板報、廣播站、校刊、以及學生必經過的樓梯墻角等都是十分有效的宣傳陣地---開辟安全宣傳欄,刊出安全法律法規(guī)、安全知識技能等安全信息,建立安全友情提示角,在節(jié)假日、汛期、高溫、冰凍、雨雪天氣來臨之前發(fā)布安全警示,讓它成為學生特殊時段安全的良師;安全標語和安全宣傳畫上墻,讓它成為學生日常安全益友;此外,設置安全警示牌、校園道路安全減速標志,樓梯通道靠右行、安全出口標志等,通過安全文化的精心設置,營造學校安全文化環(huán)境,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學生在安全的文化中受到熏陶和教育。
2、構建校園安全文化,貴在方法指導,掌握自護技能
知識是能力的載體,知識守護生命。達爾文指出: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
“桑棗奇跡”既非上天的惠顧,亦非命運的僥幸,而是源于該校對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視。這一奇跡的背后是什么?據報道,自2005年起,桑棗中學每學期都要組織全體師生進行一次突發(fā)事件安全疏散演習。演習預案的內容具體細致、周到全面,每個細節(jié)都經過仔細研究和精心安排。疏散演習過程中各班撤離的順序,逃生的速度、路線,教師的站位甚至指揮口令內容均有明確規(guī)定。袁媛在危急關頭救了一家人的命,看到在電視上的稚嫩面容卻在關鍵的時候果斷出手,令我們感動的留下了淚水,更涌起了對這所學校老師的敬意。
但不重視安全方法指導的也比比皆是:
筆者曾到過一所學校,恰遇該校正在搞安全演練,哨聲一響,學生蜂擁而出,連最起碼的“迅速、有序”都做不到,更談不上先避險再逃生等技能了,幸虧該校規(guī)模小,否則都有可能引發(fā)踩踏事故。幾天前,筆者在路口看到這樣一幕:一輛車在行駛中打了左轉向,對面走過來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看到轉向燈后竟蒙了,不知該往哪個方向去。原因很簡單:他根本不知道轉向燈閃爍代表什么意思。這個小男孩顯得很傻,但事實上這樣的“傻學生”比比皆是。
當災難來臨時,只有事先做好充分準備的人,才能冷靜應對,從而創(chuàng)造生命的“奇跡”。學校是個特殊區(qū)域,人員密集,且學生的年齡都很小,有突發(fā)情況發(fā)生時,就容易出問題。這就對學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讓學生從小就接受安全知識教育,掌握必要的安全技能,養(yǎng)成自己教育自己,自己保護自己的良好習慣。
3、構建校園安全文化,根在內化品質,形成價值認同
學校安全精神文化是師生的安全思維方式、安全行為準則、安全到道德安全價值觀等一系列安全意識形態(tài)的集中反映,是學校安全文化的最高境界,它是通過長期的潛移默化而形成的,安全精神文化是通過安全制度文化的規(guī)范、安全行為文化的養(yǎng)成,日積月累逐步將外在的約束內化為師生的安全行為心理定勢,師生對安全問題的個人相應與情感認同,是一個由知到行螺旋式上升的過程,逐步形成學校的安全精神文化。
安全精神文化一旦形成,它就成了抵御安全事故的一道有效屏障。
桑棗中學之所以避險、逃生成功,來源于學校安全精神文化的形成,學生不僅僅演練是那樣撤離,就連平時出操、集會也是那樣走;去年暑假前,我校5名小學生上學途中,一位同學提出到河邊洗澡,有位同學附和,但另外幾位同學齊聲說道:“不準在上下學途中洗澡”,因此避免了一起安全事故。如果袁媛沒有將學校學到的安全知識內化為自己的安全行為品質,可能看到當時的場面自己都嚇暈了,還談什么去救助。
學校安全文化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建設校園安全文化也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只有人人重視安全、事事注意安全、處處不忘安全,校園安全文化之花才會越開越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