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井突水是威脅煤礦安全生產(chǎn)的重要災害之一。對突水機理及突水危險性評價和預測是解決突問題的關鍵技術基礎,構造裂隙是造成煤層底板突水的主要因素。平頂山十三礦是1座設計能力180萬t/a的大型礦井,礦井水文地質條件復雜,在生產(chǎn)過程中出現(xiàn)了2次較大的突水事故。井田煤系地層屬于石炭二疊紀,二疊系已煤組的二1煤(或已16-17煤層)為該礦井的主采厚煤層。煤田分布在汝河和沙河之間的分水嶺地帶,構造形態(tài)為一地壘型的復向斜構造,四周受接近東西向兩組張性斷裂的控制,形成一多邊形的地壘型斷塊,由于煤田相對抬起,切斷了與周圍區(qū)域含水層的直接水力聯(lián)系,阻隔了區(qū)域基巖地下水向井田的側向補給,使本井田成為一相對獨立的水文地質單元。
1 采面概況及突水過程特征
平頂山十三礦目前開采已組煤層,發(fā)生的2次突水事件分布在已一和已二的2個采區(qū)。第一次突水發(fā)生在已15-17-12010采面,該采面位于一水平已二采區(qū)東翼第一區(qū)段,東至侯村保護煤柱線,西到上山保安煤柱,北至防水煤柱,南部尚未布置采面。采面走向長1 285m,傾斜寬130m,采面煤層傾角平均為26°,煤層厚平均為5.28m。采煤方法為走向長壁,沿煤層頂板放頂煤一次采全高,工字鋼金屬支架支護(圖1)。第二次突水發(fā)生在已15-17-11090采面,該采面位于一水平已一采區(qū)東翼第五區(qū)段,東鄰襄郟背斜軸部,西至上山和東風井保安煤柱線,南北均未布置采面?;夭勺呦蜷L1 090m,傾斜寬128m,采面煤層傾角平均為20°,煤層厚平均為5.4m。巷道掘進沿煤層走向和頂板施工,工字鋼金屬支架支護。采面里段采煤方法為分層綜采,采高2.2m左右,全部陷落法管理頂板(圖2)。
圖1 12010工作面平面示意圖
圖2 11090工作面平面示意圖
1999年12月27日 12:20,12010采面切眼里幫下機頭以上7~11m范圍內(nèi)底板突水,標高-236.4m,最大突水量240m3/h,12h后衰減為227 m3/h。28日15:30測得二灰水位開始以0.15m/d的速度下降,突水過程呈現(xiàn)出水量相對穩(wěn)定的非穩(wěn)定流狀態(tài)。29日0:00后相對穩(wěn)定,15d后水量穩(wěn)定在150 m3/h。
2002年11月15日15:00,11090采面采空區(qū)側底板有水涌出,水量為5~6 m3/h;18:00水量增大到150 m3/h,同時聽到采面有響聲,并伴有煤塵飛揚,14#架后底板鼓起0.4m,水伴著大量煤沿運輸機和支架間人行道奔涌而下,最大突水量達435 m3/h,采面下出口封頂后的平均出水量為300 m3/h,采面突水點標高由-496.6m上升至-457.4m。由于突水最較大,致使機巷最高點(-457.4m)以里共淹沒巷道508m,最高點以外自流850m。30d后,水量穩(wěn)定在168 m3/h,水溫在38℃左右。
總之,2次突水具有突發(fā)性、礦壓顯現(xiàn)明顯、水量大且穩(wěn)定、水溫高等特征。
2 突水原因分析
2.1 水文地質條件
已15-17-12010采面煤層直接底板為黑色的砂泥巖互層,厚2.14m。老底為細砂巖,厚7.71m。采面區(qū)段巖層平均傾角為28°,掘進過程中揭露斷層28條,走向大致為NE,最大落差10m(圖3)。11090采面直接底為砂質泥巖,厚1.8~3.25m;老底為細砂巖,厚6.9m。采面在掘進期間共揭露大小斷層17條,影響走向長398m,斷層組的2條主要斷層間距23m,對采面影響較大(圖4)。兩采面下部為晚石炭世上古生界石炭系太原群上部灰?guī)r段1~7層和寒武系(表1)。
表1 煤層與底板地層情況表
古生界
二疊系
已煤段
已15-17煤厚10.6m
裂縫承壓水
砂泥巖厚8.1m
石炭系
上部灰?guī)r段
一灰?guī)r厚10m
巖
溶
水
二灰?guī)r厚8.0m
三灰?guī)r厚7.8m
砂泥巖段
砂泥巖厚16.6m
下部灰?guī)r段
四灰?guī)r厚7m
五至七灰?guī)r厚7.4m
鋁土巖厚8.2m
寒武系灰色白云質灰?guī)r